新时期的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
我心依旧
(浙江某大学信息学院 05计算机(1)班 052053009)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最近几年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提出新时期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以计算机互联网(尤指Internet)为传输媒介,以信息交流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形式。然后,作者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化的特点,指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双重影响。最后,着重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关键词] 国际互联网;新时期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网络道德;网络教育
近年来,国际互联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亿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54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90万台,增长率为19.5%。调查结果显示,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2.3%, 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9%。从普及率上来看,仍然是18~24岁间网民的普及率最高,达到37.2%。其中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的普及率达到91.5% [1]。网络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由网络所引起的网络文化现象已经成为政府、高等学校和众多学者不得不关注的焦点。
一、新时期网络文化的特点
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内在的复合功能,它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积极的和消极的成果。那么,什么是网络文化呢?笔者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以计算机互联网(尤指Internet)作为传输媒介,以信息交流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形式。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准确地描述网络文化的所有特征,而且现实的网络文化外延也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全球性文化现象,的确有着许多与传统文化不同的特点。
1.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的是自由开放的理念。任何人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自由地向世界发布信息,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和内容。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网络文化内容庞杂,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体育、金融和艺术等无所不及,它囊括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文化,不仅包括精英文化、高雅文化,还包括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甚至庸俗文化。
2.网络信息的实时性。Internet凭借着遍及全球的高速网络,具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信息传播、浏览和交换的速度。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大大提高了人类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迎合了大众对信息的实时性要求。
3.网络信息的虚拟性。互联网的存在状态是无形的,在网上的交流中,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文字、形象和声音都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形成了另外一个时空概念,网络是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不仅可以自由发表传播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在网上制造、传播病毒,从事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以及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
4.英语占主导地位的“话语霸权”和“文化霸权”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尽管全世界大约有 20000 种语言,但互联网在语言使用上,英语的内容约占 90 %,话语霸权使西方学术界及新闻媒体的焦点占压倒性优势。由于网络语言的电子文本主要是英语,因而形成了网络时代的文化霸权主义,以网络语言为载体的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道德等与我国主流文化观念发生激烈碰撞,从而给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年龄心理等方面自身因素,使得他们成为对各类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有直接涉猎各类文化的良好条件和旺盛精力,还具有揣摩和效仿各类新潮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的激情和愿望。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更是倍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成才和大学教育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呈现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并存,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总体上说,网络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涣散力量。网络文化在打破文化垄断,促进世界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促使大学生文化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网络价值观念模糊,客观上导致了文化变异更迭过快。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尚未完全成熟,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在面对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时,常常陷入迷惘之中,在心理上无所适从。
第二,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易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感弱化。由于网络文化处于一个虚拟的世界,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就使得网络文化的监管十分不利。调查显示,有31.4%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2],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上相对减弱,这种影响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容易使学生不自觉地放松自我的道德约束,导致他们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
第三,网络文化中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消极作用。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黄色、黑色、暴力以及错误、庸俗、虚假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专家组,花了18个月,调查了网上92万条信息、图片及影片,判定其中83.%的内容带有色情内容;电子公告栏存储的数据图像更是4/5含有污秽内容,这些未经过滤信息对于那些辨别力还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另一方面,由于英语是网络运行的主要语言,使得西方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的跨地域性、快捷性侵销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甚至传播许多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虚假、错误信息,以蒙蔽和迷惑当代大学生,从而达到发达国家培养“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丑陋目的。
总之,网络在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同时,也可能使大学生蹉跎岁月,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甚至会经不住诱惑而走向沉沦与堕落,因此其消极影响绝不可低估。
三、积极引导,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现在,网络技术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大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正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如网络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虚拟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创作,摆脱了现实社会里诸多规范的束缚,造成隐形角色失范,侵犯知识产权、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违法行为以及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据调查,青年大学生迷恋网络以及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相当严重。由于互联网空间到处都是新事物,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对网络的迷恋。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同时,调查显示利用网络弄虚作假已不足为鲜,曾经把网络上的文章下载下来当成作业交给老师的学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在网络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另外,大学生网上不文明行为也比较普遍,并且谩骂、恐吓、以及恶意攻击和散步虚假消息等不文明行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坚持多渠道、多主体、多类型的方式,走近学生,关注学生,在校园里逐步建立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平台。从调查结果看,校园BBS几乎是所有高校大学生浏览最多、最受欢迎的校园网站。因此,加强校园网BBS舆论引导和思想辅导功能,是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的中心环节。要对一些敏感的思想、观点进行疏导、分析和辅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对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予特殊关注,进行思想引导,释疑解惑,既严格把好政治关,又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要在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规律,特别是提高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加强大学生校园网络道德建设。校园网络刚刚兴起,很多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学生在网上容易受不良影响而发生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在网上明辨是非,认清美丑,加强自我约束,使其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第二,主动出击,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网络文化中健康向上的东西和颓废、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且后者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容易使他们成为不健康信息的俘虏。因而,大学生上网决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对他们上网的引导和教育。首先要普及网络知识,要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网络知识教育。据调查,有45.71%的学生未曾受过网络方面的指导,有51.74%的学生是靠互相学习来学会上网的[5],普及使用网络知识是接受调查学生呼声最强烈的内容之一。因此,学校应该把网络知识培训作为经常性的建设计划,多开一些有关的讲座和课程,使学生了解利用网络能做什么,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与本专业结合,以及不能做什么,哪些事是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提高学生的网络知识和道德知识,使学生能够明明白白利用网络。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网络文化的管理。加强管理是保证网络文化由无序走向有序的重要措施,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快和完善网络立法工作。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法律、法规的漏洞日益明显。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修订、补充和完善现有法律和制度,并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发布规范、网络信息审查和监管机制、网络知识产权法规,强化网络违法和犯罪的认定,利用法制手段来杜绝网络犯罪。其次,要加强网络技术控制。要引进、研制和开发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确保网络安全,对反动的、黄色的和不健康的“信息垃圾”要有相应的技术进行鉴别、堵截和查封,建立可靠的网络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
[2]胡顺涛,姜晓川..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调查分析[DL].http://www.edu.cn/20011227/3015473.shtml;
[3]刘书林,文小勇.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主动权.《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23日第2版;
[4]周济.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DL].http://www.edu.cn/20041101/3119275.shtml;
[5]李汇革.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简论[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
[6]王淑芳,王洪欣.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7]向英明.近年来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1);
[8]潘柳燕.增强大学生网络文化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J].教育探索.2004(5);
特别申明:本文为作者原创,请勿任意修改作为商业用途,转载请著名出处,谢谢!